首页

飞鱼最新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19:56:14 作者:葛建团任甘肃省副省长 浏览量:20294

  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。

  因地制宜,是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的务实选择。我国幅员辽阔,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科研条件各不相同。青海有大量盐湖,用先进技术高效提取盐湖中的锂资源,可推动盐湖开发与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。海南地处热带,五指山以南区域冬季气温超16摄氏度,为现代农业育种提供了“天然大温室”。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、人才资源足、科教实力强、营商环境好,有实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只有从实际出发,先立后破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,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,差异化发展新质生产力,才能让每个地区都各展所长、优势互补,赢得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并不是传统经验里的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。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,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也就是说,山还是那座山,水还是那片水,但是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,要创新发展,要提质升级。

 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。升级传统产业、壮大新兴产业、培育未来产业,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,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核心要素的作用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首先要在依据本地禀赋确定发展重点方向的基础上,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、需求为牵引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“共融共舞”。

  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。实体经济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,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。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,需厚植实体经济根基,根深才能叶茂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、放弃传统产业。传统产业是不少地方的特色产业,对当地的经济基础、民生就业等起着稳定器作用。各地要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,以技改和数字化为抓手,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,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淘汰落后产能,方能做到稳中求进。

  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有助于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各地必须抢抓机遇,靠改革赢得先机。要深化科技体制、教育体制、人才体制等改革,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。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加快完善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、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。要针对各地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难点来深化改革,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落子在“实”,特点在“新”,关键在“优”。各地要察实情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挖掘区位优势,培育各具特色的先进产业集群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金观平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驳陆委会杨智渊案表态 国台办强调惩“独”不针对广大台胞

细细推敲,这种说法似是而非。从旅游消费要素看,人们愿意用几天时间去旅游,花在“吃住行”上的费用少则几千元、多则上万元,在“来都来了”的心态下,一般不会舍不得在“游购娱”上再掏点腰包。一些景区出现游客多、消费少的情况,或许不是游客不愿意花钱,而是景区没有值得游客掏钱的产品。从这个角度看,个别网红景区“人旺财不旺”,并非游客消费降级,而是供给出了问题。

“一带一路”十周年国际会议明天在哈举行,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成重要议题

北京11月5日电 第十四届北京菊花擂台赛5日在北京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举办,本届擂台赛吸引来自中国十余城市40多个养菊单位和众多民间养菊高手参加,集中展出精品菊花品种500个、1500盆。经过激烈角逐,天津水上公园选送的“沽水锦霞”成为“菊王”。

中新健康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: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 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

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,暑期来临后,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高铁去旅游,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也越发繁荣,高铁新线的开通,特别是那些经过主要的旅游景点线路的开通,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,更多的“高铁+旅游”的业态也被创造出来,旅客乘坐高铁新线旅游过程当中也有更好的出行体验。

云南威信一煤矿疑似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已致3人遇难3人失联

中心计划面向0至3岁以下的“小小孩”提供114个托位,既有全日托、半日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模式,又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托大班、混龄班、乳儿班等班级设置,满足民众的托育需求。(记者 郎佳慧 北京报道)

福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举办建校90周年暨闽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

“间谍大国”“窃密大户”,不以为耻反以为荣,如此“摊牌”,不仅反映出流氓本色,更暴露出黔驴技穷。长期以来,美国习惯恃强凌弱、巧取豪夺,在不断设置假想敌、打败假想敌中自我膨胀。近些年,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,霸权焦虑症日渐沉重。美国2023年《国家情报战略》开篇就提到“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,又具备重塑国际秩序的经济、外交、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竞争对手。”眼见制裁、围堵、打压等“正面硬刚”的效果有限,就企图靠更为下三滥的手段扰乱中国发展阵脚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